夏季高温行车应急处置规范(参考)

总则

夏季高温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显著威胁,高温环境易导致车辆性能衰减、驾驶员生理机能下降,进而引发各类交通事故。为规范夏季高温条件下的行车应急处置流程,最大限度降低高温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特制定本规范。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机动车在夏季高温环境下(日最高气温35℃及以上)的道路行驶及应急处置工作,仅供参考。

高温天气行车前的预防准备

夏季高温行车,预防是降低风险的首要环节。驾驶人员需在出车前对车辆及自身状态进行全面检查与调整,从源头减少应急事件的发生概率。

车辆检查要点

  •  轮胎系统检查

高温会导致轮胎气压异常升高,增加爆胎风险。出车前需使用胎压计检测轮胎气压,确保符合车辆制造商规定的标准范围(通常标注于车辆手册或驾驶侧车门立柱)。同时,检查轮胎磨损情况,若胎纹深度低磨损严重或存在裂纹、鼓包等损伤,需立即更换。此外,应清除轮胎缝隙中的石等异物,避免高温行驶中异物摩擦引发爆胎。

  • 冷却系统维护

高温环境下,发动机冷却系统负荷剧增。需检查冷却液液位,若液位不足,应添加同型号冷却液(避免混用不同品牌或类型的冷却液,以防化学反应导致冷却效能下降)。同时,检查冷却风扇、水泵及节温器工作状态,启动发动机后观察风扇是否正常运转,触摸上下水管温度是否均匀(若温差过大,可能为节温器故障)。此外,清理散热器表面的灰尘、柳絮等杂物,保证散热通畅。

  • 制动系统检测

高温易导致制动片与制动盘过热,引发制动效能衰退(俗称“热衰”)。出车前需检查制动液液位及品质,若液位低于标准或制动液出现浑浊、发黑现象,需及时补充或更换。踩下制动踏板时,感受踏板行程及反馈力度,若出现踏板变软、行程变长或制动异响,应立即检修制动片、制动盘及制动管路。

  • 电路与油路检查

高温可能加速线路老化,增加短路风险。需检查车辆线束是否存在破损、裸露情况,重点关注发动机舱内的点火线圈、电瓶接线柱等部位,确保连接牢固、无氧化。对于油路系统,应检查燃油管路是否渗漏,燃油滤清器是否堵塞,避免高温下油路不畅导致发动机熄火。同时,检查电瓶状态,高温会缩短电瓶使用寿命,若发现电瓶鼓包、电量不足,需及时更换。

  • 车内安全设施准备

配备充足的应急物品,包括灭火器(确保压力正常、在有效期内)、三角警示牌、反光背心、急救包(含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、清凉油等)、备用冷却液、胎压表、简易工具箱等。此外,避免在车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,如打火机、香水、碳酸饮料等,防止高温暴晒引发爆炸。

驾驶员状态调整

  • 生理状态准备

高温易导致人体脱水、疲劳,出车前应保证充足睡眠(每日不少于7小时),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。饮食以清淡为主,避免过量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,防止肠胃不适。出车前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,补充电解质,忌空腹或过量饮酒后驾车。

  • 防暑措施准备

随身携带防暑用品,如遮阳帽、太阳镜、湿毛巾等。驾驶过程中若开启空调,需注意定期开窗通风(每1-2小时开窗5-10分钟),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环境中引发头晕、胸闷等不适。同时,避免在高温时段(10:00-16:00)长时间连续驾驶,合理规划休息时间,每驾驶4小时至少停车休息20分钟。

高温行车中的应急处置流程

尽管做好了前期预防,高温天气下仍可能出现各类突发状况,驾驶人员需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,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。

轮胎爆胎应急处置

  • 突发爆胎时的操作

若行驶中发生爆胎(尤其是前轮爆胎),驾驶员需保持冷静,双手紧握方向盘,避免急打方向(爆胎后车辆会向爆胎一侧跑偏,急打方向易导致车辆失控侧翻)。同时,缓慢松开油门踏板,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降低车速,切勿急踩刹车(紧急制动会加剧车辆跑偏)。待车辆速度降至30km/h以下时,平稳将车辆驶向右侧应急车道或路边,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,拉紧驻车制动器。

  • 爆胎后的后续处理

车辆停稳后,在来车方向设置三角警示牌(高速公路需放置在150米以外,普通公路放置在50-100米处),驾驶人员及乘车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(远离车辆及道路中央),再检查爆胎情况。若具备更换备胎的条件(自身掌握换胎技能且环境安全),更换备胎后需降低车速(不超过80km/h),尽快前往维修机构更换标准轮胎;若不具备换胎条件,应拨打救援电话(如122、保险公司救援热线)等待专业救援。

发动机过热应急处置

  • 发现过热的判断

行驶中若观察到水温表指针超过90℃(部分车辆为红色报警灯亮起),或发动机舱冒出白烟、伴有异味,说明发动机过热,需立即采取措施。

  • 应急处置步骤
  1. 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,缓慢将车辆停靠至安全地带(避免在弯道、坡道或车流密集处停车),熄火并拉起驻车制动器。
  2. 等待发动机冷却(至少15-20分钟,切勿立即打开散热器盖,以防高温冷却液喷出烫伤)。冷却后,检查冷却液液位,若液位不足,缓慢添加冷却液(若没有备用冷却液,可临时添加纯净水,但后续需及时更换为标准冷却液)。
  3. 检查冷却系统是否存在泄漏(如水管破裂、散热器损坏等),若发现泄漏,不可继续行驶,应联系救援;若未发现泄漏,可尝试启动发动机,观察水温变化,若水温恢复正常,可低速行驶至就近维修站检修;若水温再次升高,需立即停车并等待救援。

制动失效应急处置

  • 制动失效的初期应对

行驶中若发现制动踏板踩下后无反应或制动效果明显减弱,应立即松开油门踏板,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,连续鸣笛并开启示廓灯,提醒周围车辆及行人注意避让。同时,快速切换至低挡位(手动挡车辆逐级降挡,自动挡车辆切换至“L”挡或“运动模式”),利用发动机牵阻作用降低车速。

  •  辅助制动措施

若车速较高,可结合手刹制动(拉起手刹时需缓慢用力,避免瞬间拉紧导致后轮抱死引发侧滑)。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,可向道路右侧的护栏、绿化带等障碍物轻缓碰撞,利用障碍物的阻力降低车速(碰撞时需避免方向盘剧烈转动,确保车辆平稳接触障碍物)。

  •  停车后的处理

车辆停稳后,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,放置三角警示牌,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,并拨打救援电话。待专业人员检修确认制动系统恢复正常后,方可继续行驶。

车辆自燃应急处置

  • 自燃初期的识别与响应

行驶中若闻到焦糊味、看到烟雾从发动机舱或车身冒出,应立即判断为车辆自燃前兆,迅速将车辆停靠至安全地带(远离易燃物及人群),熄火并切断电源(关闭点火开关)。

  • 灭火操作

取出车载灭火器,迅速打开发动机舱盖(若烟雾较大,可先将舱盖打开一条缝隙,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缝隙喷射,待烟雾减少后再完全打开),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灭火。若火势较小且能控制,灭火后需联系维修人员检查;若火势较大无法控制,应立即撤离至安全距离(至少50米以外),拨打119报警,并告知车辆位置、火势情况及是否有人员被困。

  •  人员安全保障

车辆自燃时,优先保障人员安全,切勿贪恋车内财物。若有乘客,应立即组织疏散,撤离至上风向位置,避免吸入有毒烟雾。

驾驶员中暑应急处置

  • 中暑症状的识别

驾驶过程中,若出现头晕、恶心、乏力、胸闷、面色潮红等中暑症状,应立即停车,不可勉强驾驶。

  • 应急处理措施
  1. 将车辆停靠至阴凉通风处,开启车门车窗通风,解开衣领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  2. 若随身携带防暑药品,可服用藿香正气水、十滴水等;若有条件,用湿毛巾擦拭额头、颈部、腋下等部位降温,或让同行人员协助扇风散热。
  3. 若症状较轻,休息10-15分钟后可缓解;若出现高热、抽搐、意识模糊等严重中暑症状,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等待专业医护人员救援。

高温行车中的安全驾驶要点

除应急处置外,高温天气下的日常驾驶行为规范同样重要,可有效降低应急事件的发生概率。

  • 合理控制车速与车距

高温天气路面温度较高,轮胎与地面摩擦力下降,制动距离延长。行驶时需适当降低车速,与前车保持比正常天气更长的安全车距(通常为正常车距的1.5-2倍),避免跟车过近导致追尾事故。

  • 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

高温环境下,驾驶员易疲劳,应严格遵守“4小时休息20分钟”的规定,在服务区或停车区停车休息时,可下车活动身体,呼吸新鲜空气,缓解疲劳。

  • 空调使用规范

开启空调时,初始温度不宜过低(建议设置为24-26℃),避免车内外温差过大引发身体不适。长时间使用空调时,需定期切换至外循环模式(每30分钟切换一次,每次持续5分钟),保持车内空气流通,防止一氧化碳积聚。

  • 特殊时段的驾驶注意

正午时段(12:00-15:00)气温最高,路面易出现“镜面反射”现象,影响视线,应尽量避开该时段长途行驶。若必须行驶,需减速慢行,开启近光灯(增强视线对比度),佩戴太阳镜减少强光刺激。

  • 车辆停放注意事项

停车时选择阴凉通风处,避免在阳光直射下长时间停放。若需长时间停车,可将车窗留出一条缝隙(确保安全的前提下),减少车内温度升高幅度。停车后,检查车辆是否完全熄火,关闭所有用电设备,避免电瓶亏电。

应急处置后的后续工作

  •  事故报告与记录

若高温行车中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故障,驾驶人员需及时向所属单位及相关部门报告(如运输企业、交警部门等),详细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原因、处置过程及损失情况,为后续分析总结提供依据。

  • 车辆维修与检测

应急事件处理完毕后,需将车辆送至专业维修机构进行全面检测,重点检查涉及应急事件的部件(如爆胎后的轮胎系统、自燃后的电路油路等),确保车辆各项性能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。

  • 总结与培训

运输企业应定期收集夏季高温行车应急事件案例,组织驾驶人员开展培训学习,分析事件原因及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,提升全体驾驶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。同时,根据本地区高温天气特点,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,并定期开展演练,确保预案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。

五、附则

夏季高温行车安全关乎生命财产安全,每一位驾驶人员都应提高安全意识,严格落实预防措施,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,确保高温天气下的行车安全。

阅读剩余
THE END